为进一步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舆论导向和浓厚氛围,加快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山东省总工会决定于2017年起,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开展一次“齐鲁工匠”选树宣传活动。首届“齐鲁工匠”选树宣传活动自3月3日启动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和各级工会组织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积极成效和良好反响。
一、关于首批齐鲁工匠的总体情况 按照省总工会的部署要求,各市总工会,省产业、大企业工会逐级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工匠和选树推荐工作。各市总工会和省轻纺、石化等13个产业工会;山东电力、莱钢集团等10家大企业工会;以及省电力企业协会、山东电子商会等11个社会团体,共51个推荐单位,合计申报推荐“齐鲁工匠”候选人120人。 经二次集中评审把关和网络投票,从中产生了首批10名“齐鲁工匠”和19名“齐鲁工匠”提名奖。29名人选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覆盖面广,涵盖装备制造、机械电机、电力电气、化工轻工、采矿冶金、传统手工艺等多个行业领域。二是基层一线职工占比高,人选全部工作在一线岗位。三是专业技术水平高,有高级技师(工程师)等级的19人,占总数的65.5%。四是获得荣誉层次高。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的26人,占总数的89.7%,不乏有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劳模等高层次荣誉获得者。另外,人选中有女性职工3人,农民工5人。 在首批10名“齐鲁工匠”人选中,既有新一代知识型工人专家“高铁igm机器人编程第一人”,也有比仪器更精准、产品合格率100%的军工行业“摸布”专家;既有从业40余年屡获国内国际奖项的山东园林陶瓷首创人,也有电力行业创新标杆和“电网神探”。他们都将获得由山东省总工会颁发的“齐鲁工匠”证书和奖金。对符合条件的,还会同时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二、关于齐鲁工匠的推荐选树过程 1.多管齐下,积极营造活动氛围 一是广泛动员,下发了《关于开展“齐鲁工匠”选树活动的通知》(鲁会办〔2017〕19号),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工匠人选,激发了各行各业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大力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信、山东省职工网上学习平台和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层层寻找,通过“专题宣传”、“技能竞赛”、“创新成果展示”、“寻找身边的能工巧匠”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层层组织发动,寻找本地区本单位的能工巧匠、创新达人。 2.多措并举,广开门路选拔人才 一是不拘一格,好中选优。选树活动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重点关注基层一线、操作岗位职工群体,人选不受年龄、性别、学历、职级、职称、技能等级、工作年限、荣誉基础等条件限制。二是合理设计,突出导向。设置了践行工匠精神、掌握高超技能、体现领军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等四个条件,切实把符合专业专注、创新卓越的工匠精神,符合行业领先、贡献突出的各领域高技能人才选拔出来。三是面向社会,拓展渠道。除了动员各级工会和相关单位推荐选拔候选人以外,鼓励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推荐各自行业或所辖领域中的优秀人才,共计有11个社会团体参与申报。 3.多方协作,严格要求审核把关 一是成立评审机构。设立评审委员会,注重多方参与和选树的权威性,邀请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教授、知名劳模代表、企业高技能人才、媒体代表等担任评委会成员,并先后召开了两轮专家评审会。二是严控选树标准。坚持“严”字当头,实行基层工会、市级工会、选树活动办公室三级审核,提高推荐申报的整体水平。三是严把五道关口。设置“资格审核”关,经层层申报推荐,产生120名正式候选对象;“集中审查”关,组织9名相关领域专家,选拔出34人入围;“网络投票”关,在山东省职工网上学习平台上设置投票专栏,开通手机扫码投票功能,并在网络后台实时监控投票情况,对有刷票行为的全部取消了参评资格;“专家复审”关,邀请15名专家评委,对候选人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最终产生10名齐鲁工匠和19名齐鲁工匠提名奖建议名单;“工会审定”关,由省总工会主席办公会议研究通过后,命名授牌奖励。 其中,为期6天的网上投票,社会反响热烈,最高票人选获得68万余票,充分体现了选树工作的广泛性和公正性,提高了“齐鲁工匠”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关于对齐鲁工匠的下步宣传工作 开展“齐鲁工匠”选树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推荐选拔,更重要的是对工匠的扶持培育和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弘扬,接下来省总工会将联合各类媒体,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推出深度报道、专题栏目,多角度、多渠道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舆论导向和浓厚氛围,特别是将遴选有代表性的工匠,摄制一人一集的《齐鲁工匠》专题片,挖掘工匠故事,展示工匠形象,引导广大职工从自身做起、立足岗位,学习工匠人物、塑造工匠精神、提高职业技能,让“工匠精神”和“匠心品质”深入人心,成为广大职工的价值追求。 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大力培养工匠等职工技术技能人才,工会责无旁贷。全省各级工会将充分发挥好“大学校”作用,把推动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作为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开展好“齐鲁工匠”选树活动,最大限度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职工的技术技能素质和水平,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中来,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工匠精神、工匠文化、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