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是新时期党赋予工会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的必然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尹慧敏在省总工会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决打赢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攻坚战,工作力度再加大,责任分工再压实,资源手段再整合,精准施策再加力,确保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赞杰在省总工会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所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放在全会工作的重要位置,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确保年内完成20%困难职工家庭的解困脱困任务。
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是工会组织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既是职工所盼,也是工会职责所在。近年来,全省工会帮扶工作在制度规范建设、工作载体创新发展,以及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和扩大帮扶工作覆盖面,提升困难职工受益度,帮助职工缓解困难、脱离贫困等方面,付出了艰辛努力,赢得了广大困难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特别是不少地方在做实传统帮扶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创设新的项目,工会帮扶工作闯出了新路子,品牌建设有了新突破。但也要看到,在经济转型、企业转制过程中,一大批职工实现了分流和再就业,同时也出现了一部分困难职工。困难职工和其他困难群体的解困脱困工作,事关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大局。全省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把“精准”帮扶贯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全过程。
打赢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攻坚战,要把建档立卡作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基础性工作,以此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精准识别。科学制定困难职工标准,准确界定解困脱困对象。按照“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调查摸底,符合标准的保留,不符合标准的退出,新发现的及时建档,认真核实填写所涉信息,并做到随时发现随时录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撤档。
打赢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攻坚战,要加强源头参与,不断完善困难职工工资收入、住房保障、医疗卫生、创业就业等政策措施。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把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不同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体系,帮助他们进入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推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落实,强化社会救助对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保障的托底功能。在推动政策帮扶、制度保障中,区分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对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充分就业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着重帮助其通过实现就业、创业提高家庭收入,以就业、创业解困脱困。对在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中,因下岗失业或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协同政府落实好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好转岗、再就业等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
打赢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攻坚战,要立足职工实际,突出解困脱困工作重点。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通过提高劳动技能,重点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加大对困难职工子女的就业帮扶力度,增强困难职工家庭发展后劲。工会帮扶资金使用上要向大病救助倾斜,加大对因患重特大病致贫职工家庭的帮扶力度。引导推动企业为职工办理互助医疗保障,鼓励职工开展大病互助互济活动,帮助困难职工家庭缓解就医困难。要积极推动国家助学政策落实,帮助困难职工子女申请助学贷款和学杂费减免。要突出日常生活应急帮扶,对遇到天灾人祸等特殊困难的职工家庭,采取有力措施,给予应急特殊救助,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打赢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攻坚战,还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加大解困脱困政策的宣传,加强对靠劳动、靠创造实现解困脱困典型的报道,增强困难职工信心和决心,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和传递温暖、携手小康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