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学思践悟凝共识,踔厉奋发开新局。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职工力量,叫响“鲁班故里”,打造“工匠之城”,赋能“强工兴产”,助力“转型突围”,市总工会现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栏”专题栏目,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及重大意义,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担当、更实的举措,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枣庄篇章再建新功!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工会如何才能更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工会等群团组织必须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这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是推进工会改革的行动指南,必须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坚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目标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作为根本标尺。政治性是工会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政治性强不强,既是衡量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工会改革是否取得明显成效的试金石。离开了政治性,就容易产生脱离党的领导的倾向,就会庸俗化,就会成为一般社会组织,甚至会走向邪路。
先进性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工会是党直接领导的职工群众组织,承担着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共同奋斗的重大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体现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功立业。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根本特点。工会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职工群众为中心,把准职工群众需求的脉搏,根据职工群众的意见改进工作。
增强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的功能。发挥工会优势作用,加大政治动员、政治引领、政治教育力度,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筑牢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切实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维护好城市困难职工、农民工等群体的合法权益。
做实送温暖、金秋助学、阳光就业、工会法律援助、“劳动者港湾”等品牌活动,培育一批显著改善职工生活品质的服务项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职工群众心坎上。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以媒体宣传、就业服务、技能提升、法律维权、职工帮扶、文化服务为重点的全国工会网上服务平台,更好地联系职工、服务职工、引领职工凝聚职工。
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适应社会结构和人口流动、产业模式和组织方式、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多群体中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工会工作、工会服务的有效覆盖。在巩固传统领域建会入会基础上,重点紧盯非公有制企业,加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社会组织、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不断拓展建会入会新的增长点。
针对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不同职业特点,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集中推动重点行业、头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强化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理念,坚持把改革向基层延伸,把力量和资源充实到基层线,加强上级工会对下级工会的指导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基层工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建设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增强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持续纠治“四风”,健全完善工会领导机关干部常态化下基层、网上联系服务职工等方面的长效机制,抓好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活动,经常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走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重视对重大改革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多听取基层一线声音,多接触第一手材料,及时总结基层的有益探索和经验做法,做到重要情况、矛盾问题、职工期盼心中有数,把扎实的调研成果转化为深化改革和建设的具体实践。
文字来源:《党的二十大精神职工学习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