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鲁班工匠】刘柱:为工作日夜行川,为创新披荆斩棘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0-25

刘柱,一名普通的专业工程师,2010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技术为笔,以创新为墨,书写了最美的青春篇章。

每个三千六百分之一的造就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2010年,23岁的刘柱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到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工作。10年电力人生,3600多个日夜,刘柱的“手艺”积攒每一步都清晰可见。参加工作10年来,他始终保持着饱满高涨的工作热情,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扎根于生产一线。创新不是凭空来的,是从日常的苦干实干中积累来的,十年多的时间,不管每天工作多么繁忙,总要在工作之余挤出1-2个小时学习专业知识,因为只有立足学习,研究新技术,开拓视野,才能有创新。十年如一日,他所做的工作日记、学习笔记达到三十多本,通过不断努力,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从一个技术小白蜕变成华电集团公司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于技术创新,屡攻生产难关

2014年至今,刘柱同志共主持技术改造项目50余项,先后引进实施了双光差保护、DGT80IUB、UN6800、WDZ-5000、MFC2000-6等新技术新工艺,为提高公司设备技术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几年来,他创新研究多项技术成果,其中“一期直流系统改造”,获得2018年全国电力行业QC二等奖。面对技术改造中的疑难杂症,他“多学、多问、多思考”,虚心向他人请教,结合设备资料,刻苦钻研,这些疑难杂症总能被他逐一破解。他提出可以通过对#1机组风机增加高压变频器,降低电能消耗。通过对现场设备精心考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发现可以通过对废旧的变频器进行技术改造,为单位节省了两台高压变频器的费用。设备改造过程中,为完成这项工作,他做设计、跑现场、联系厂家,上班的八小时他一刻不闲,下班后他继续加班加点,大量的设计工作使他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小时。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终于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方案。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不但为单位节省100万元新变频器的购买费用,而且每年还可以节约电量130万度,年节能收益近60万元。

求新求异提效率  奇思妙想解难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创新就是基层班组发展的不竭动力。他积极推进班组管理创新,在班组管理中创新使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班组在业务技能、物资管理、工作方式、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作为班组管理创新的带头人,他用自己过人的智慧,独特的眼光,出色的创新能力为班组管理趟出了一条新路子,并在全公司进行了推广。他所带领的班组获得中国华电集团“标杆班组”称号。他结合多年的班组管理经验,成功探索课题“互联网+在班组管理中的应用”,获得中国华电集团山东公司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

由于班组人员少,仓库备品备件管理较为混乱,为了解决库房管理问题,他提出用扫码技术,将物资建立条形码,通过编写的仓库管理软件,使整个库房迅速实现电子化管理,仓库物资的梳理也不用挨个动手抄写,库房情况直接体现到软件中,大大减少了库房整理的工作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从成为班委的那一刻起,刘柱就把培育新生放在了心尖上。从新员工进班组的谈心后,刘柱便根据他们的设定目标为每个人量身定做学习规划。经常在中午开会期间抽出时间对青工进行培训,互相分享平日所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他创造“青蓝培训”计划的初衷。学习记录整理,新员工季度考试,制定新员工培训方案,开展外出培训、针对性培训、实操培训……通过种种关卡的历练,培养出的徒弟个个都是顶梁柱。

“不负日夜行川之力,为创新之路披荆斩棘”。刘柱同志在工作的舞台上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用自己的激情与行动走出一个个坚实的脚步,用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书写最美的青春篇章。


主办:枣庄市总工会 电话:0632-3333769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民生路421号 邮箱:zzghbg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333769
copyright © 2017-2019 wwww.zzsg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鲁ICP备1704062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3020003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