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人才

     

【鲁班工匠】宗兆国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0-28

宗兆国同志,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自幼家境贫寒,两岁时父亲便因病撒手人寰,家中兄弟姐妹6人,生活极其艰苦。为了生计,他初中毕业便被迫放弃学业,经人介绍进入建筑公司,学做木工活,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和其他建筑人一样,他走南闯北,抛家舍业,在零下40度严寒的佳木斯他没有屈服,在零上40度酷热的戈壁滩他没有退缩,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冲锋在建筑木工作业一线。从1987年参加工作的木工小学徒,到1996年提拔为木工班组长,到如今担任生产经理等管理职务,三十年的岁月沉淀,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新时代农民工奋斗画卷,他的事迹和精神应该成为新时期农民工学习的典型。他始终践行着甘于坚守、默默奉献的建筑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施工一线,将大部分的生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和坚守的木工作业。2007年,在滕州木石新能化工工程施工期间,虽然他离家仅5公里远,但因工期紧、任务重,从开工至竣工的300个日日夜夜,他没休一天假,没回一次家,正是凭着这种敬业精神,他所带领的木工班组克服了种种施工难题,按期出色的完成了施工任务,该工程也荣获了“市优良工程”荣誉。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宗兆国已经记不清与自家大门错过了多少回,对家人的亏欠只能深埋在心底。他始终践行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待工作他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达要求绝不收工”,他以身作则,对多达四五十名徒弟要求更是严格。木工指标里有一条国家标准要求4-6毫米之间,他带领徒弟们反复研究、反复试验,终于将实际操作控制在2毫米之内。他为了一个技术难题经常寝食难安,甚至夜里醒来一遍遍地试验,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月光洒满的工地。 

他始终践行着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鲁班精神,他生于鲁班故里——滕州,身上也闪现着鲁班的“影子”。在枣庄学院初等教育学院1#学生公寓楼工程施工期间,为保证学院正常开学,他带领木工班组,临危受命,面对工期短、地质条件复杂等诸多不利因素,善于总结经验方法,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保质保量的捷径,出色完成了施工任务。他所负责的木工作业做工精细,线条优美,引来全市建筑业同行千人观摩。作为新时期的优秀建筑人,他始终坚持学习,探索钻研,平时白天作业繁重,很多工友下班后放松娱乐,他则抓紧时间学习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每天夜里12点之前从未睡觉。宗兆国同志乐于助人,经常匿名捐款捐物,实行人性化管理等等,他的先进事迹不胜枚举。在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他忍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着枣建集团企业文化理念,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农民工的风采。他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是枣建“大工匠”的典型代表,他将充分发挥标杆带头作用,去感染更多的农民工积极进取,提高自身,造福社会。 


主办:枣庄市总工会 电话:0632-3333769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民生路421号 邮箱:zzghbg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333769
copyright © 2017-2019 wwww.zzsg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鲁ICP备1704062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3020003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