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颖,女,1968年出生,本科学历;正高级教师,枣庄三中语文教研组长;民盟盟员,枣庄市委委员,支部主委;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
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1986年枣庄师范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枣师附小,任小学数学教师,期间坚持六年自学取得函授专科、本科学历。1992年调到枣庄师范,任语文教师,因教学成绩优异,1996年被枣庄三中借调临时代课。没有上过高中,却要在省重点高中任教,面对巨大的压力,她毅然选择迎难而上。从此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学习、备课到凌晨,极度的劳累,严重透支了身体,但她依然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适应了高中教学,所代班级语文成绩全市第一,1997年正式调入枣庄三中并被重点培养。
深入钻研,勇于超越
作为语文教师,为了上好每节课,深入钻研,精益求精。自费购买、阅读大量资料,精心备课。首次代高中课程,就从高一代到高三,高考语文成绩名列全市第一,接着连续代高三毕业班、实验班,并开始任班主任。执着追求“每一节课都是精彩的”,为打造精品课堂,一篇课文讲遍一个学部。参悟课程内涵,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有广度、深度和智慧。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高考试题,对课堂教学和高考辅导具有独到见解,多次在学校和全市的学科教研会上作典型发言。积极探索、总结分层培养的方法,为特优生的成长提供助力,教学成绩优异。新城校区首届招生时条件异常艰苦,她所带的实验班2016年毕业,高考成绩一本上线率达100%,近60%的学生考取985名校。作为班主任,播洒爱的雨露,注重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以“全员育人、全面发展”的理念,经常举办全员参与的学生讲坛、辩论朗诵、诗词大会,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进步。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师生徒步远足,到企业、农村、军营举行联谊活动等,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生学会感恩。所做的一切是让100%的学生都进步,都健康发展。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培训年轻教师、班主任,2014年至2016年担任枣庄市班主任工作室导师。所任班级各项活动、文化成绩均是名列前茅。
凝心聚力 ,无私奉献
作为教研组长,坚持团结和谐,凝心聚力。2002年学校为了让孙晓颖老师的敬业精神影响全校,安排她当教研组长,她秉持“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教案随便看,课堂随时进,教研随时开展,热情指导青年老师,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在她的指导下30多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大奖。把评比的机会让给他人,甘做幕后英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和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位教师,整个教研组形成了团结向上、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三中语文组成为全市的一面旗帜。在学校学科建设方面,她积极主导,精心编辑校本教程2套,其中《时文选粹》30多期,在全市推广,发表论文论著20多篇(本)。被聘任为“枣庄三中首席教师”“枣庄市班主任工作室导师”。
担当作为 ,以身示范
教学之余,积极承担辩论赛辅导、自主招生面试辅导、自主招生申报材料撰写辅导等工作。辩论赛获得山东省中学生辩论赛冠、亚军,一批学生获得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的特殊政策。远赴新疆介绍教育教学的经验。身为人大代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公益活动,为乡村学校捐赠图书、送课下乡,校外作报告。积极参政议政,多年来,共提出提案建议30多件次,其中《关于禁止中小学生手机进校园的建议》被民盟中央采用,《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解决乡村教师严重缺编问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被省人大重点督办。
回首过往,成绩的取得,源于自己辛勤的付出,而家人的理解支持,也让她倍感对亲情的亏欠。刚到三中时,孩子仅满一岁,嗷嗷待哺;首次代实验班时,父亲患病成了植物人;母亲病危之际,她还在组织语文组的大型活动……每念及此,泪水潸然,但强烈的责任感,让她无怨无悔。
30多年来,忙碌、辛苦,角色多,一直奋斗在三尺讲台,成绩斐然,获得一系列奖励: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市“教学能手”、“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事迹被《中央盟讯》《联合日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成绩属于过去,孙晓颖老师虽已年过半百,但依然永葆年轻的心,扬帆再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