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枣庄市设立“鲁班工匠日”,打造“工匠之城”新闻发布会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1-24

  11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枣庄市设立“鲁班工匠日”,打造“工匠之城”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闫羲和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徐 婷 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新闻发言人

张 翔 市总工会生产保护部部长


  市委、市政府作出“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重大战略部署,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迫切需要一支善钻研、能创新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提供有力支撑。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承担着教育、引导、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拉开帷幕,赋予工会牵头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职责。今年初,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需要,市总工会启动了叫响“鲁班故里”,打造“工匠之城”创建工作,集成改革措施,集中职能手段,集聚资源力量,加快推进工匠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0月30日,枣庄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研究决定,自2024年起,将每年的6月11日设立为“鲁班工匠日”。以“鲁班工匠日”设立为标志,充分体现出我市强力推进工匠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心。

  我市设立“鲁班工匠日”,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我市设立“鲁班工匠日”,致敬工匠精神,礼赞劳动创造,必将有力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我市落实落地,提升全社会对工匠人才、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激励更多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我市设立“鲁班工匠日”,是致敬“工匠鼻祖”、叫响“鲁班故里”、擦亮城市名片的有力举措。枣庄是鲁班的诞生地,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全市广大市民“鲁班情节”深厚,在滕州建有鲁班纪念馆,每年开展“百工圣祖鲁班”诞辰祭祀祈福大典、祭拜鲁班祖师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鲁班”文化在我市底蕴深厚,历史影响深远。我市将每年6月11日设立为“鲁班工匠日”,正是对枣庄历史上诞生“工匠鼻祖”鲁班的致敬,也是对工匠精神在枣庄世代传承的激励,有利于擦亮“鲁班”这块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提升枣庄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我市设立“鲁班工匠日”,是建设“工匠之城”、赋能“工业倍增”、助力“强工兴产”的重要支撑。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培育“工匠”等高技能人才,持续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2020年11月25日,市委、市政府印发《枣庄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对推进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安排部署。2023年4月28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枣庄市聚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叫响“鲁班故里”打造“工匠之城”实施意见》,提出“推动设立‘鲁班工匠日’”的工作要求。设立“鲁班工匠日”,将大大增强工匠人才荣誉感、提升影响力,营造“人人争当工匠”的良好氛围,为强市建设提供更加坚强的人才支撑。



答记者问


01
大众日报记者:我市在工匠培养方面已开展了哪些工作?

  闫羲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谈话时强调,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我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持续深化“鲁班工匠”建设工程,加大工匠人才培育力度,推动更多产业工人实现由“工”到“匠”华丽蝶变。一是多级联动选树工匠。市、区(市)、行业、企业多级联动实施工匠培育工程,打造出“鲁班工匠”“滕州工匠”“奚仲工匠”“金牌工匠”“丰源工匠”等工匠品牌23600余涌现出师徒工匠、夫妻工匠、姐妹工匠等多门类、多类型的工匠,开展交通、手造等重点系统、行业工匠评选,进一步打造纵横交织的工匠评选格局,择优推报大国工匠1名,齐鲁大工匠3名,齐鲁工匠15名,鲁班工匠60名,其中,齐鲁大工匠全省每年评选10人,枣庄连续两年“十有其一”,带动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发展到40万人,高技能人才提高至7人。二是大张旗鼓礼遇工匠。各项荣誉评选向工匠人才倾斜先后在工匠人才中选树全国劳动模范2人、省劳动模范5人,劳动奖章、最美职工等50余人;齐鲁大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山东威达重工的王亮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大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兖矿鲁南化工的刘丹丹,当选为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揭牌运行鲁班纪念馆、墨子纪念馆等“枣庄市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24家,市、区两级工会稳步推进“鲁班工匠主题公园”建设,持续提升工匠人才社会影响力三是拓宽渠道支持工匠。成立“枣庄工匠学院”,组织工匠人才进校园、进企业,帮助在校学生由“学”转“工”、产业工人由“工”转“匠”。在全市打造了157个国家级和省、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71个省、市级全员创新企业,为工匠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带动职工完成发明创造年均近800个,实现技术革新近7000项,创造效益数亿元。


02
鲁网记者:随着“鲁班工匠日”的设立,下一步市总工会将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推进?

  徐婷:“鲁班工匠日”的设立,必将为我市叫响“鲁班故里”、打造“工匠之城”注入强劲动力。自今年起到2027年,计划在全市培育齐鲁工匠、鲁班工匠等各级、各类工匠人才3000名以上,培育全员创新企业150家以上,培育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800个以上,工匠人才、全员创新企业、创新工作室均实现倍增,带动10万职工参与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建成一支50万人规模的技能型产业工人大军。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四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以设立“鲁班工匠日”为契机,建设工匠人才高地,为工业倍增赋能。我们将聚力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着力在企业、行业、区(市)等各层面培养工匠人才、壮大工匠队伍、提升工匠地位、提高工匠待遇、释放工匠潜能。搭建学习成长平台,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建设职工书屋,帮助产业工人提升学历层次、岗位能力和技术水平;建设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枣庄工作站,促进职工创新、企业创效、社会创造;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工匠人才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拓宽参政议政渠道。

  二是以设立“鲁班工匠日”为契机,建设技术创新高地,为工业倍增提质。我们将聚力创新,完善职工技术创新的培育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创新工作室联盟作用,深化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竞赛活动,开展多级联动、参与广泛的创新创效竞赛和劳动技能大赛,带动更多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喷薄涌现。

  三是以设立“鲁班工匠日”为契机,建设技能交流高地,为工业倍增添力。我们将聚力技能提升,常态化开展工匠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依托“鲁班双创网”开办“鲁班工匠”线上展厅,展现工匠人才创造成果,成为各级各类工匠人才交流启发、切磋技艺、比学赶帮的有效途径;发挥台儿庄古城作为省级劳模工匠疗休养基地的优势,打造枣庄工匠文化疗休养线路,开展劳模工匠疗休养活动。成立“枣庄工匠联盟”,以齐鲁工匠、鲁班工匠、枣庄首席技师为主体,吸纳企业工匠和技能人才广泛参与,发挥联盟在职工技术创新、技能交流方面的作用,形成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

  四是以设立“鲁班工匠日”为契机,建设工匠文化高地,为工业倍增加速。我们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鲁班工匠”LOGO设计方案,全面提升“鲁班工匠”影响力、传播力和知名度。在各区(市)普遍建立“鲁班工匠主题公园”,突出工匠文化元素,赋予公园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底蕴,成为市民赏景休闲首选之地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教育基地。推动有条件的区(市)和企业打造工匠街、工匠路、工匠墙、工匠园,扩大枣庄工匠品牌社会影响。对外以“鲁班故里”吸引人才,对内以“工匠精神”教育职工,引领广大职工精进技艺、匠心筑梦,形成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03
大众网记者:请问申评“鲁班工匠”、“齐鲁工匠”、“齐鲁大工匠”有哪些条件?入选后分别有哪些优待政策?

  张翔:“鲁班工匠”由枣庄市总工会组织评选,目前每年选树10名;“齐鲁工匠”和“齐鲁大工匠”由枣庄市总工会推荐,山东省总工会选树命名。

  “鲁班工匠”的选树范围是全市各行各业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岗位操作的高技能职工,一般要具有优秀品格、掌握高超技能、善于创新创造、发挥领军作用、注重荣誉基础等条件,除此之外,人选不受年龄、性别、学历、职级、职称、工作年限等条件限制。获评“鲁班工匠”的,市总工会给予个人6000元一次性奖励,支持“鲁班工匠”领衔创建市级“工匠创新工作室”,经验收通过的,给予2万元奖励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鲁班工匠”,优先推荐申报枣庄市五一劳动奖章。

  “齐鲁工匠”、“齐鲁大工匠”选树基本条件与“鲁班工匠”一致;“齐鲁工匠”以“鲁班工匠”为申报基础,“齐鲁大工匠”以“齐鲁工匠”为申报基础。获评“齐鲁工匠”的,省总工会给予个人1万元一次性奖励,给予“齐鲁工匠”创新工作室5万元一次性奖励;获评“齐鲁大工匠”的,省总工会给予个人5万元一次性奖励,给予“齐鲁大工匠”创新工作室2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符合条件的“齐鲁工匠”“齐鲁大工匠”,优先推荐申报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来源:枣庄发布

主办:枣庄市总工会 电话:0632-3333769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民生路421号 邮箱:zzghbg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333769
copyright © 2017-2019 wwww.zzsg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鲁ICP备1704062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3020003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