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齐鲁工匠”
第四届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
网络投票同步开始啦
我市6名工匠、4家企业分别入围,他们是:
028 刘晓娟
037 吴 敏
043 邓 涛
078 郑 冲
095 马洪光
116 曹 亮
008 枣庄供电公司
039 山东三维钢结构公司
050 山东辛化硅胶公司
075 滕州中联水泥公司
投票时间
2023年9月20日10:00至9月22日17:00
投票方式
1.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齐鲁工匠投票页面,按投票规则和页面提示参与投票
2.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投票页面,按投票规则和页面提示参与投票
投票规则
齐鲁工匠投票规则
1.点击人选照片右下角“简介”可阅览该人选主要事迹,在个人事迹页面点击姓名上方箭头返回投票页面。点击人选照片右上角方框显示红色“”即投票给该人选,每次投票至少选择1名人选,之后在投票页面最下方点击“投票”,完成1次投票过程。每天每个账号可投票1次。
2.严禁刷票。网络后台将监控异常投票,对有刷票行为的人选,一律取消其参评资格。
3.公益投票。本次投票活动为公益活动,投票一律免费,谨防以拉票、助选名义实施的各类诈骗电话、短信。
4.排名顺序。人选排序为随机排列,不分先后。
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投票规则
1.投票方法。点击“查看详情”可阅览简要事迹。每次投票至少选择1个候选企业,每天每个账号可投票1次。
2.严禁刷票。网络后台将监控异常投票,对发生刷票行为的企业,一律取消其参评资格。
3.公益投票。本次投票活动为公益活动,投票一律免费。谨防以拉票、助选名义实施的各类诈骗电话、短信。
4.排名顺序。企业排序为随机排列,不分先后。
让我们一起欣赏
枣庄入围工匠和企业风采吧!
028 刘晓娟
刘晓娟,女,45岁,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化验室主任,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
从事水泥质量检验工作20多年,始终用匠心雕刻初心、用实干诠释使命,有5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8项专利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参编了《水泥中氯离子含量快速筛查检测法》等2个山东省水泥质量管理标准。成功试产出了海工硅酸盐水泥、缓凝硅酸盐水泥等新产品5个,年为公司创效增收1000多万元,2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获得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或中国建材集团技术革新奖。在全国水泥行业检验大对比中连续三年获得全优以上奖励,两次获得“特等奖”。作为全国水泥行业化学分析技能竞赛裁判员、全国水泥行业标准化化验室评审员,坚持“育人带徒”,近年来培养技术骨干40余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技师18人。带领的化验室荣获全国水泥行业一级化验室、全国水泥生产企业优秀标准化化验室、全国质量优秀管理小组、山东省优秀化验室等称号。
曾获得全国水泥行业优秀总工程师、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山东省创新能手、山东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标兵、枣庄市鲁班工匠、枣庄市首席技师等荣誉。
037 吴 敏
吴敏,女,49岁,群众,大专学历,滕州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工程师。
熟练掌握手工电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多种焊接方法,特别是在利用氩弧焊焊接有色金属铝、铜、不锈钢以及利用镜面反射法焊接管道等方面技艺娴熟,焊接合格率达100%,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参与研发的“一种建筑用夯实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科研项目《钢结构彩钢板外墙管道固定支架的研制》,获2022年度枣庄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成果竞赛一类成果并广泛推广应用。2019年成立“吴敏创新工作室”,主要在科技公关、人才培养、示范引领三个方面确立目标,围绕特种材料加工、特种焊接技术开展创新工作,并以“传、帮、带”的形式,先后培养高技能人才30多名。2023年6月被命名为“齐鲁巾帼工匠创新工作室”。坚持利用高校讲台,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技术,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的年轻人。
曾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建筑行业技术能手、齐鲁巾帼工匠、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鲁班工匠、枣庄市首席技师等荣誉。当选山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043 邓 涛
邓涛,男,49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滕州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技术员,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
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利用业余时间,手工制作“滕州环卫发展史”系列微缩模型,留存历史记忆,填补国内环卫文化创新空白。成功入选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与教育专家库,并当选为枣庄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枣庄市劳模工匠宣讲团成员。领衔组建邓涛创新工作室,专攻“城乡垃圾收运体系”课题研究,获得5项发明、37项实用新型专利、600余项“五小”成果;主持完成10项省市级技术创新项目,获得省级创新成果二等奖5项、枣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枣庄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累计为单位节省资金1000余万元。带领团队收集50余万件废旧物品制作1000余件垃圾分类文创作品,主持建设3座垃圾分类体验馆、2处主题公园,打造滕州市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山东省省级环保科普基地”,基地垃圾分类宣教成果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成为山东省县级城市垃圾分类先行者。
曾获得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住建系统“好工匠”、枣庄最美职工、枣庄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领衔的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078 郑 冲
郑冲,男,39岁,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枣庄润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
在汽车维修服务一线近20年,爱岗敬业勤奋学习,获全国首位“机动车维修机电技术”和“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双专业的高级技师。改造维修设备仪器,累计节省费用5万余元,生产效率提高了26%,节约工时累计300小时,获润华集团职工技术创新劳动竞赛一等奖,获7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发挥劳模工匠宣讲团成员、工匠培育导师作用,把工匠精神带进课堂,累计授课1000课时,培养毕业生600余人,获2个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发挥“郑冲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平台作用,培养技师35人、高级技师12人,指导多人参加汽车维修竞赛并获奖。被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聘为专家,撰写50余篇维修案例,6篇国家核心期刊收录。先进事迹在搜狐网站、齐鲁晚报新枣庄等新闻专栏刊出,在全国汽车行业引起较大反响,起到了工匠引领示范作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新一代工匠精神。
曾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鲁班工匠、枣庄市首席技师、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最美汽修人”等荣誉。
095 马洪光
马洪光,男,46岁,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副主任,高级技师、高级职称。
在企业工作中,带头在化工设备维修和生产运行方面抓重点攻难点,主持和参与技改项目30余项,为企业创效达上千万元,设备运行和检修质量得到较好的提升。多次参加公司、省市、国家举办的各层次职业技能大赛,屡获一等奖和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化工行业首席技师等荣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技能优势和工作经验,2017年作为带头人申办了“齐鲁技能大师工作站”。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1人,山东省技术能手6人,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200余人,培养的学生在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和山东省“技能兴鲁”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工作中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出版教材1部,编写校本教材2部,发表论文7篇,主持课题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曾获得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化工行业技术能手、鲁班工匠等40余项荣誉。
116 曹 亮
曹亮,男,37岁,群众,大学学历,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田陈煤矿综采一区机电技术员,高级工。
作为煤矿综机设备的“保健医生”,熟练掌握设备运行原理和维修技巧,自创的变频器模拟量检测法,创造了煤炭行业维修同类故障的最快纪录。凭借精湛的技能,先后获得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综采维修电工一等奖、“华阳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工赛项二等奖。常年坚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先后攻克采煤机记忆截割等技术难题60余项,成功打造了田陈煤矿首个智能化工作面。先后完成了《一种智能型发电机绝缘发热装置》等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一种井下远程漏电试验装置》每年为矿井节约人工32人,减少用工成本180余万元。把班组学习会打造成技术交流的“小讲台”,传递知识的“小课堂”,解决难题的“诸葛亮会”,技术练兵的“演武场”,实现了业务知识由“应知应会”向“必知必会”跃升。他编写的《煤矿井下电气设备故障题库》,成为职工排查故障的“掌中宝”。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传绝技、教绝活”传帮带活动,80多人取得技师和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
曾获得山能工匠、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等荣誉。
008 枣庄供电公司
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始建于1962年,是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所属市级供电企业,服务客户224.85万户,现有全民职工1066人。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示范企业”“枣庄市全员创新企业”等称号。
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发展理念,更好地担负起保障能源可靠供应“顶梁柱”、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责任与担当,公司大力实施全员创新提升工程,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反哺创新,创新培育人才、人才推动创新”的良性循环。
一是加强全员创新组织领导。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强企,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全员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年研究部署全员创新重点工作、每季督导创新课题(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全员创新成效纳入各层级关键业绩指标考核体系跟踪管控,推动了全员创新各项任务层层有落实、桩桩见实效。
二是健全全员创新常态机制。大力倡导“创新就是企业发展生命力”的理念,制定《关于深入开展创新创效工作的意见》《职工技术创新联盟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对人、财、物等创新资源实行统筹管理。每年投入群创项目资金40万元、组织创新成果评审发布和推广应用,做到了创意征集、创新立项、组织实施、评审发布、考核激励全流程闭环管理。
三是丰富全员创新载体平台。结合深化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五小”、专利发明等全员创新竞赛,评选表彰“十大创新能手”和“十大金牌团队”。广泛征集创新创效“金点子”,每年举办创新创意大赛、技能竞赛,培养出省市级工匠、首席技师、技术能手78名,公司被命名为“山东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示范企业”。
四是做好全员创新服务支撑。公司联合市总工会建成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为全市提供创新研讨、技能实训、成果发布、转化推广等全链条服务,多次迎接上级工会调研。目前公司拥有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齐鲁工匠”创新工作室2个,市级创新工作室8个。近两年,公司获得国家专利授权65项、市级及以上职工创新成果20余项。
五是加强全员创新激励保障。坚持创新与创效并举,建立创新成果转化推广目录,畅通成果转化推广渠道,加大对研发团队、主创人员进行奖励。积极探索市场化合作,通过举办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现场会、产品订货会等多种方式,累计完成45项成果、3376件产品的自主推广,19项成果、1866件产品在全省11家单位推广,创造效益4200余万元。
039 山东三维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三维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钢结构工程设计、制作、施工、技术咨询、方案提供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交通、军需应急、新能源等领域。
企业一线职工参与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标准6项。2013年企业获评山东省建筑业技师工作站;2019年企业获得山东省装配式钢结构构件加工技能竞赛决赛三等奖,技能人员王宜宝获得个人竞赛三等奖;2020年获枣庄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类成果和三类成果;2022年企业通过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具有自主评价权,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自主评定高级技工30余人。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开展创新工作的基石。企业建立起由党支部和董事会直接领导,工会和技术中心具体分管领导的全员创新领导小组,下辖工会创新工作室、省设计师工作站、科技协会、党员创新工作站等四个部门,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大力开展群众性全员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以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为基础,采取市场运作,实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建立目标责任制、激励机制、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制度,实现小组运行的良性自我循环和发展。
二、完善制度建设是开展创新工作的保障。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奖惩办法,制定了包括全员创新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实施方案、流程管控、成果评价、物质保障、创新奖励等环节,实现创新制度的“全闭环流程管理”,制定实施了《全员创新流程管控制度》《创新成果评审评价制度》《全员创新物资保障管理制度》《创新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研发费用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研发准备金制度》《创新研发辅助账管理办法》等。
三、搭建载体平台是开展创新工作的关键。企业深入开展以“全员创新、技改革新、研发引领”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形成激励机制,创建出有创新活动展板、有创新展示平台、有工作室标牌标识、有项目创新带头人、有科学管理制度、有保障措施计划、有详实文档记录的创新展示工作场地,打造成项目研发、技术革新、成果转化、全员创新的重要创新交流平台,推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050 山东辛化硅胶有限公司
山东辛化硅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硅胶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公司,目前已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绿色工厂、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等称号。2022年度营业额首次突破10亿元,实现纳税2520万元,2022年员工数248人。
企业围绕“人人创新、主动创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标,通过制定创新战略、综合办牵头引导、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等措施,全员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产生创新技改成果60余项,获得专利10余项。
一是完善创新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建立组织有序、流程畅通且员工便于应用的企业创新管理工作制度。具体包括创新活动的项目来源、申报流程、评审机制、考核检验机制、奖励机制等,并把创新工作作为公司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打破原有的部门隔阂和职能藩篱,引导员工在心态、思维模式、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转变,将“被动”变为“主动”。
二是做足结合文章,增添创新动力。与部门年度综合考评结合,使各部门感受到参与创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与本部门地位和整体收入密切相关,从而提升部门承接企业改善课题和创新项目的积极性;与个人成长相结合,通过机制奖励,合理拉开差距,向创新贡献者倾斜,重塑工作激励导向,保护员工知识产权;有效开展知识管理,建立知识案例申报、评价机制,引导员工将日常工作的管理改善形成知识案例,形成企业各层级的知识案例库。
三是搭建载体平台,营造浓厚氛围。公司定期开展“技能大赛”“岗位练兵”“金点子征集”等活动,通过公司报刊进行宣传、表彰,利用“绩效”和“组织”点燃凝聚力量,从创新管理制度激发全员创新活力,精神激励和物资激励双管齐下,并建立创新通报制度。以创新课题为抓手,把创新落到实处,在技术创新上,做到协同创新,应用创新,以直接产生有形和无形效益的创新为目标。
075 滕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滕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水泥集团之一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独资兴建的现代化水泥生产企业,是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HK3323)上市体成员企业。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占地300余亩,设计年产优质旋窑熟料150万吨、水泥190万吨,项目同时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站,年余热发电量6000万度。公司生产线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生料制备采用高效、低耗的终粉磨技术;烧成系统采用低阻损、带喷腾式分解炉的双系列五级旋风预热器回转窑生产技术;水泥粉磨采用国际较为先进的辊压机预粉磨生产工艺,节能效果显著。整条生产线具备较完善的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生产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滕州中联始终坚持以特色产业发展、绿色矿山建设、智能化工厂建设、节能降耗、低碳先行和技术创新为主线,坚持推进低碳化生产经营方式,打造绿色环保产业,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实施清洁化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以人为本,打造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型健康型企业。
以科技求发展,以创新促效益。滕州中联共有员工326人,其中科技人员占比35%,科技研发人员占比3.8%。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平台搭建,完善体系,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开展职工技术革新,吸收外部科研成果及内部挖潜工作。2019年建立匠新智造创新工作室,坚持创新工作的“四个一、四个点”工作原则,围绕生产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及瓶颈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多次解决生产制约点,为公司实现生产高效稳定运转、提高市场竞争力、低碳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滕州中联“匠新智造”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已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中国建材技术革新奖46项,全国建材技术革新奖4项;参与行业标准起草和修订2项,产生技术成果90余项,均在公司生产过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工作室立足“四点”,聚焦“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每年设立技术攻关课题10余项,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窑尾废气氮氧化合物排放水平由原来300㎎/Nm³降低至当前的60㎎/Nm³;二氧化硫排放水平由原来的200㎎/Nm³降低至当前的10㎎/Nm³;粉尘排放由原来的20㎎/Nm³降低至当前的3㎎/Nm³以下,达到了国内超低排放先进水平。
滕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将持续优化创新制度,丰富人才配置,从职业资格、技术职务、创新成果及推广等方面加大对员工的激励,提升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