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求,助力打赢“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攻坚战,由市总工会联合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共同举办2021年全市职工创新创效竞赛活动。旨在通过本次活动,推动企业搭建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创新创效活力。本次竞赛紧紧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6+3”现代产业体系和特色产业,在区(市)选拔赛基础上,收到市级竞赛创新成果43个。目前线上评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究竟哪些成果能够进入总决赛,让我们拭目以待!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共枣庄市委组织部
枣庄市总工会
枣庄市科技局
枣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承办单位:启迪之星(枣庄)
奖项设置
(一)成果奖项
特等奖不超过1项,奖金20万元
一等奖不超过3项,奖金10万元
二等奖不超过5项,奖金5万元
三等奖不超过10项,奖金3万元
(二)组织奖项
设置优秀组织奖。对动员发动广泛深入、组织工作周密扎实、获奖项目量多质优、社会影响力大、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并颁发奖牌。
申报对象
全市职工创新创效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创新成果,主要包含研制开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改进;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的创新内容、方法、手段;具有独创、高效、科学、实用特点的操作(工作)法;在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应用国外先进技术中创新的关键技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创造;其他生产领域中取得显著成效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等七类。
申报条件
1.参赛的创新成果应已转化应用,创造的经济效益能够定量评估测算。
2.创新成果独立完成人或团队第一完成人须为一线技能人才。
3.着重申报“6+3”现代产业体系和特色产业相关的创新成果,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4.创新成果涉及国家秘密、存在知识产权争议的;已获得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的;企业专门研发机构以及专业研发人员研发的成果不得参赛。
评审规则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初审和现场决赛评审两轮评审方式进行,线上初审得分权重占综合评价得分的40%,现场决赛评审得分权重占综合评价得分的60%。根据两轮评审得分权重计算出每个创新成果综合评价得分暨本次竞赛的最终得分。
赛事进程
资格审查(9月30日前)
对申报的43个参加市级决赛的创新成果进行形式要件审查和查新查重。
线上初审(11月5日-10日)
聘请有关专家,区分不同行业,根据参赛项目的技术创新程度、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技术创新对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科技进步的作用等情况进行打分,按照获奖和入围1:1.5左右的比例确定进入第二轮评审环节的创新成果。
赛前辅导(11月13日)
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对晋级市级决赛第二轮现场答辩的创新成果,进行答辩PPT的专题培训辅导。
实地考察(11月12日-16日)
竞赛组委会组织考察小组分别到部分晋级市级决赛现场答辩的创新成果所在企业,就创新成果的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
现场决赛(11月18日)
现场答辩采用“7+3”的路演形式进行,即7分钟路演+3分钟评委问答。由创新成果独立完成人或团队第一完成人以PPT形式汇报创新成果情况。
公示公布(11月19日-23日)
对获奖成果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公布获奖成果名单。
来源:生产部